【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355次   下载 0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农牧交错区不同耕作措施下莜麦的生长发育规律
马月存,尹春梅,高旺盛,秦红灵,张红生,隋鹏,赵沛义
马月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北京,100094)
;尹春梅(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北京,100094)
;高旺盛(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北京,100094)
;秦红灵(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北京,100094)
;张红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1)
;隋鹏(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北京,100094)
;赵沛义(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土壤化学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31)
摘要:
为解决农牧交错带长期免耕下作物减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定位试验,对覆盖和不覆盖条件下少免耕与翻耕莜麦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无覆盖的条件下,免耕处理出苗率指数大于翻耕处理,且2006 年深松处理出苗率指数(0.084 0)与翻耕处理(O.0705)差异达显著水平;2)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根冠比大于翻耕处理;3)免耕无覆盖处理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小于翻耕处理;深松无覆盖处理根系生物量显著大于翻耕处理,但地上部生物量与产量小于翻耕处理,且产量差异显著,2005、2006年分别降低了15.8%和10.0%;免耕与深松无覆盖处理千粒重均大于翻耕处理,但差异不显著,2005年分别为19.7、18.9和17.6 g;4)免耕覆盖处理生长明显改善,但生物量及最终产量仍显著低于翻耕处理,2006年产量与翻耕处理相比降幅达19.7%,免耕覆盖处理对于莜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免耕耕作措施本身对莜麦产量的影响;深松覆盖处理生长状况及产量与翻耕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覆盖下的深松(行距50 cm,深度40 cm,隔年进行)是适合农牧交错带的少免耕模式.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莜麦  发育  免耕  覆盖  农牧交错区  耕作措施  莜麦  生长状况  发育规律  different  growth  免耕模式  深度  行距  影响  比降  年产量  改善  粒重  差异显著  地上部  根系生物量  根冠比  覆盖处理
DOI:10.11841/j.issn.1007-4333.2008.01.008
分类号:S34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Dynamics of oat growth under different tillages in agro-pasture eco-tone
MA Yue-cun  YIN Chun-mei  GAd Wang-sheng  QIN Hong-ling  ZHANG Hong-sheng  SUI Peng  ZHAO Pei-yi
Abstract:
Key words:  
引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