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安徽省脊柱畸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安徽阜阳 236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基于过伸位CT定位像预测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可行性以及相关预测指标。方法 以2017年3月—2020年3月符合选择标准的31例成人脊柱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26例;年龄30~77岁,平均62.5岁。均接受后路截骨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术治疗;最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e,UIV)位置:T5 1例,T6 1例,T9 13例,T10 12例,T11 4例;最下端固定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e,LIV)位置:L1 3例,L2 3例,L3 10例,L4 7例,L5 5例,S1 3例。基于手术前后站立位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术前过伸位CT定位像,获得脊柱矢状面序列,分别测算以下指标。① 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后凸Cobb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计算上述指标术前不同体位差值(回复值);② 脊柱后凸柔韧度;③ 过伸位矢状面垂直轴(hyperextension sagittal vertical axis,hSVA);④ T2~L5过伸位C7-椎体矢状位偏移(hyperextension C7-vertebral sagittal offset,hC7-VSO),记为hC7-节段;⑤ 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末次随访时近端交界性后凸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末次随访时根据PJA判断患者是否发生PJK,分为PJK组和非PJK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融合节段数量、合并冠状面畸形例数、骨密度T值、UIV位置、LIV位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矫形截骨分级以及相关影像学测量指标差异。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节段椎体的hC7-VSO,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其预测PJK发生的准确性。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2个月,平均30.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PJA为1.4°~29.0°,平均10.4°;其中8例(25.8%)发生PJK。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融合节段数量、合并冠状面畸形例数、骨密度T值、UIV位置、LIV位置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截骨矫形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示,PJK组LL回复值以及T8~L3椎体hC7-VSO高于非PJ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过伸位TK、过伸位LL、过伸位LKCA、TK回复值、LL回复值、脊柱后凸柔韧度、hSVA以及T2~T7、L4、L5椎体hC7-VS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T8~L3椎体hC7-VSO进行ROC曲线分析,结合ROC曲线下面积与敏感度、特异度综合评估得出最佳预测指标为hC7-L2,阈值为2.54 cm,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0.9%。结论  术前过伸位CT定位像可用于预测成人脊柱畸形患者后路截骨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术后PJK的发生,如患者T8~L2椎体hC7-VSO过大提示术后PJK发生风险较高,其中最佳预测指标为hC7-L2,阈值为2.54 cm。

引用本文: 赵锐, 于海洋, 张伟, 柴子豪, 郑国辉, 胡晓明, 张浩然, 陆海涛. 基于过伸位CT定位像预测成人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应用研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3, 37(5): 589-595. doi: 10.7507/1002-1892.202212079 复制

  • 上一篇

    关节液和软骨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膝关节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下一篇

    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术前站立位至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