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朝茹 1,2 , 杨逍 1,2 , 刘利娟 2,3 , 王月 2,3 , 朱灵 2 , 周金华 1 , 刘勇 1,2 , 杨柯 2
  • 1. 安徽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合肥 230032);
  • 2. 中国科学院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合肥 230031);
  •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230026);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PMN)的趋化迁移能力减弱,导致细菌清除率下降,加速了脓毒症病程的发展。对脓毒症患者PMN的趋化性进行量化,有助于表征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健康状况。微流控芯片具有试剂消耗低、近生理环境、迁移过程可视化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细胞趋化性分析。目前,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PMN趋化性的研究,主要受限于细胞分离操作繁琐和微流控芯片通量低。本文首先设计了一款惯性细胞分选芯片,利用白细胞(主要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在螺旋微通道中运动时,会受到不同大小惯性力和迪恩阻力的作用,而移动至螺旋微通道的不同位置聚焦这一基本原理,实现两大类细胞无标记分离。随后,本文设计了多通道细胞迁移芯片,构建了微流控PMN惯性无标记分选及趋化性分析平台,惯性细胞分选芯片分离出白细胞群后注入多通道细胞迁移芯片,可在15 min内完成PMN对趋化肽(fMLP)的趋化性测试。其余细胞,如单核细胞运动缓慢、淋巴细胞需要预先激活与增殖培养,而不会发生明显趋化迁移现象。本研究招募的脓毒症患者(n = 6)和健康志愿者(n = 3)测试结果表明,脓毒症患者PMN的趋化性指数(CI)和迁移速度(v)明显弱于健康志愿者。综上,本文构建的微流控PMN惯性无标记分选及趋化性分析平台可以作为细胞无标记分选及迁移研究的新工具。

引用本文: 高朝茹, 杨逍, 刘利娟, 王月, 朱灵, 周金华, 刘勇, 杨柯. 微流控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惯性无标记分选及趋化性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23, 40(6): 1217-1226. doi: 10.7507/1001-5515.202304002 复制

  • 上一篇

    低环境压力下超声造影剂微泡高频次谐波散射特性的实验研究
  • 下一篇

    血糖调节和糖尿病干预的神经调控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