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六年后再发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41(6) : 516-516.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0.06.015
引用本文: 申清云, 黄彬涛, 魏亚洲, 等.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六年后再发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 [J] .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 41(6) : 516-516. 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20.06.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患者,女,57岁。主因"头痛2个月,加重伴周身疼痛2 d"于2012年11月20日入我院风湿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胸骨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给予激素治疗。住院期间患者血常规示PLT持续偏低,且呈迅速下降过程,血常规:WBC 7.03×109/L,HGB 141 g/L,PLT 71×109/L,1周后PLT降至11×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系、红系极为减少,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86%,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流式免疫分型:骨髓中存在一群占有核细胞48.74%的异常细胞,其免疫表型为cyCD79a、CD38、CD19、CD20阳性,CD22、CD10、HLA-DR部分表达,考虑为异常发育的B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20]。融合基因筛查[MLL-AFX、MLL-AF1P、MLL-AF4、MLL-AF6、MLL-ENL、TEL-AML1、dupMLL、TLS-ERG、TEL-ABL1、E2A-PBX1、SIL-TAL1、BCR-ABL(p190)、BCR-ABL(p210)、E2A-HLF、HOX11]:阴性。诊断:Ph染色体阴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 B-ALL)。给予CODP14天(环磷酰胺750 mg/m2第1天,柔红霉素45 mg/m2第1~3天,长春新碱1.5 mg/m2第1、8天,地塞米松10 mg第1~7天,泼尼松30 mg第8~14天)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复查骨髓象提示完全缓解(CR)。继用Hyper-B(甲氨蝶呤3 g/m2第1天,阿糖胞苷1 g/m2第2、3天)与CODP方案交替巩固化疗,骨髓象持续缓解状态,继续口服药物维持治疗(甲氨蝶呤30 mg/次,每周2次×4周;6-巯基嘌呤100 mg/d×4周),2015年10月停止化疗。之后患者于我院门诊规律随诊,病情稳定。

患者于2019年5月中旬血常规示WBC显著增高,且分类异常,故再次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脾大,左肋缘下3 cm,质韧,无触痛,心肺未见异常。入院血常规:WBC 131.18×109/L,HGB 87 g/L,PLT 9×109/L,单核细胞计数(MONO#)24.01×109/L,单核细胞比例(MONO%)18.3%。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原始粒细胞占1%,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5.5%,成熟单核细胞占11.5%)。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外周血原始粒细胞占1%,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3%,成熟单核细胞占11%。流式免疫分型:粒细胞在CD16-CD13、CD11b-CD13点图上表现为分化异常,单核细胞比例增高(HLA-DR+细胞94.7%,CD11b+细胞81.7%,CD13+细胞98.7%,CD15+细胞25.2%,CD16+细胞0,CD56+细胞0)。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20]。骨髓增殖性肿瘤常见基因筛查:ASXL1、EVI1基因突变阳性。最后诊断:①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1(ASXL1及EVI1突变阳性);②ALL-CR 6年。给予地西他滨(20 mg/m2×5 d)去甲基化治疗后,贫血改善,PLT明显上升(治疗后血常规:WBC 66.28×109/L,HGB 86 g/L,PLT 193×109/L,MONO# 9.45×109/L,MONO% 14.3%)。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