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81.222.152
  • 學位論文

臺灣閩南語句中的補語助詞語意分析

Post-Verbal Enclitic Elements in Taiwan Southern Min

指導教授 : 魏廷冀

摘要


台灣閩南語的「狀態補語」,可在第一述語動詞和形容詞補語中間插入{「?」、「甲kah」}、「著tsioh8」及「了liau2」}等多個補語助詞來表示「程度」、「狀態」、「結果」、「方式」等語境;而華語的狀態補語,則只用「得」用來表示上述的各種語境,例如: (1)a.彼隻馬走{?/甲/著/了}真緊(閩)。 hit8 tsiah be2 tsau2{?/kah/tsioh8/liau2}tsin kin2 b.那匹馬跑{得}很快(華)。 可見華語的補語助詞「得」字,在的語法化現象,比閩南語的「甲」、「著」及「了」深,因此閩南語的「甲」、「著」及「了」等在語意上含有原字彙的語意和句法,而「得」字在語意上則較為虛化。 文獻對於華語「得」字的研究,在其虛化的過程及語義方面,多有明確地論述,亦即對於「得」字在語句中的句法功能評論的語料甚多,然而對於閩南語「甲」、「著」及「了」的句法功能和語意,似乎缺少明確的論述。在對於台灣閩南語補語助詞的研究中,有文獻認為台灣閩南語的「甲kah」、「著tioh8」及「了liau2」在一般的口語中有混用、通用的情形,亦即認為這些補語助詞的的語意界線越來越模糊,這現象是因台灣閩南語內部補語助詞互相競爭或是外部受到華語的「得」字影響。 現今以華語為主的教育環境中,許多閩南語學習者是以華語為第一語而以閩南語為第二語來學習。在強勢的華語的「得」字補語句法影響下,對於閩南語的補語助詞,可能產生第二語學習的「選擇偏誤」現象, 使得閩南語的「甲」、「著」及「了」有混用、通用的情形。 本文將從華語的「得」字和閩南語相關的補語助詞,在句法中的位階及其彼此所對應的語素及語意,亦即以華語的「得」字和閩南語的「甲」、「著」及「了」在句法結構和語意上的對應關係,來釐清其個別的語法功能。但是有些語意以傳統語法未能完整解釋,因此本文以認知語用學相關的論與邏輯推理,來說明補語助詞的語意,並設計定簡易的語意模組,做為教學者的參考。

關鍵字

閩南語 補語助詞 狀態補語 語法化 認知語言學 預設 衍推 平整化

參考文獻


謝健雄(2008)〈當代台灣漢語慣用轉喻:認知語言學取徑〉大?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四卷第一期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 No. 1, pp. 55-67
連金發(2011)〈閩南語趨向式歷時演變探索〉國?清華大學,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12.2:427-475
林若望(2002)〈論現代漢語的時態意義〉國?交通大學語言與文化研究所,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3.1:1-25
C-T.James Huang(1988)Wo Pao De Kuai and Chinese Phrase Structure, 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 Language 64(2).274-311 Cornell University.
Chomsky, Noam. (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The Hague: Mout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