초록

畢字有兩個來源, 其一本作“”, 從日從從, 會兩手持草於日下曝曬之意。 隸書增益米旁作“”形, 漢以後米旁訛爲氺, 遂作“暴”; 其二本作“”, 從戈從虎, 會以戈搏虎之意, ≪周禮≫作“虣”, 戈改爲武, 作用相等。 戰國以後漸漸以暴代虣, 後世則“暴”專行而“虣”廢矣。楚簡裏有一個字或讀“暴”或讀“虣”, 然其結構與“暴”、 “虣”判然有別, 而以“畢”爲聲。 “暴”、 “畢”皆爲脣音字, 然二字韻部不相近, “暴”或歸藥部或歸屋部, 收舌根塞音尾, “畢”則屬於質部。 過去以爲質部字全收舌尖塞音尾, 而新派古音學家認為一部分質部字本收舌根塞音尾, 至中古演變為屑韻、 質韻、 術韻、 櫛韻、 黠韻是因爲前高元音-i所影響。 鄭張體系將傳統質部分作二類, 第一類稱作“質1部”, 擬作*-id; 第二類稱作“質2部”, 擬作*-ig。 B-S體系亦將質部一分為二, 即*-it與*-ik。畢聲系字中古全收-t尾, 因此僅據諧聲系列則無從判斷其韻尾是否本收-k。 本文認爲, “篳”字與原始彝緬語*pyik之間的同源關係暗示畢聲系字在上古時期收-k尾。 楚簡所見“畢”與“暴”之間的關係支持此一設想, 楚簡文字裏“畢”字之所以能夠充當“暴”或“虣”的聲旁, 應該是因為戰國中晚期“畢”字仍收舌根塞音尾。 據此, 本文提出如下修改建議: *pig(鄭張體系) / *pik(B-S體系)。

키워드

畢、 暴、 上古音、 楚簡文字

참고문헌(51)open

  1. [단행본] 大西克也 / 1996 / 楚の言語について ―戰國楚簡を中心に―, In 日中文化硏究 / 勉誠社

  2. [단행본] 王力 / 2000 / 王力語言學論文集 / 商務印書館

  3. [인터넷자료] 中華民國敎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 異體字字典

  4. [단행본]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 / 2001 / 古文字詁林 第4冊 / 上海敎育出版社

  5. [단행본] 古屋昭弘 / 2006 / 儒教と中国語学 ―出土文献と上古音―, In 近世儒学研究の方法と課題 / 汲古書院

  6. [단행본] 平田昌司 / 2012 / 上古漢語與古方言文獻, In 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 / 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

  7. [단행본] 何琳儀 / 2003 / 戰國文字通論(訂補) / 江蘇敎育出版社

  8. [단행본] 李零 / 2002 / 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 / 北京大學出版社

  9. [단행본] 沈培 / 2003 / 上博簡<緇衣>篇‘ ’字解, In 華學 / 紫禁城出版社

  10. [단행본] 季旭昇師 / 2003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1. [단행본] 季旭昇師 / 2004 / 說文新證 下冊 / 藝文印書館

  12. [단행본] 季旭昇師 / 2004 / 從新蔡葛陵簡說‘熊’字及其相關問題, In 第十五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13. [단행본] 季旭昇師 / 2005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4. [단행본] 周鳳五 / 2004 / 郭店<性自命出>‘怒欲盈而毋暴’說, In 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 / 上海大學出版社

  15. [단행본] 原發表 / 2002 / 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國際學術硏討會 / 上海大學

  16. [단행본] 周鳳五 / 2004 / 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箚記, In 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 / 上海書店出版社

  17. [단행본] 周波 / 2008 / ‘侮’字歸部及其相關問題考論, In 紀念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三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 長春大學古籍研究所

  18. [학위논문] 金俊秀 / 2007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疑難字硏究

  19. [학위논문] 金俊秀 / 2011 / 古文字特殊諧聲硏究

  20. [학술지] 金俊秀 / 2012 / ‘造’字諧聲攷 / 中國言語硏究 38

  21. [단행본] 袁仲一 / 1993 / 秦文字類編 / 陝西人民敎育出版社

  22. [단행본] 徐在國 / 2008 / 上博竹書(三)札記二則, In 古文字硏究 第27輯 / 中華書局

  23. [학술지] 唐蘭 / 1976 / 用靑銅器銘文來硏究西周史 ― 綜論寶鷄市近年發現的一批靑銅器的重要歷史價値 / 文物

  24. [단행본] 荊門市博物館 / 1998 / 郭店楚墓竹簡 / 文物出版社

  25. [단행본] 馬承源 / 2005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6. [단행본] 陳劍 / 2004 / 上博簡<容成氏>的拼合與編連問題小議, In 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 / 上海書店出版社

  27. [단행본] 陳新雄師 / 1999 / 古音硏究 / 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28. [단행본] 梅祖麟 / 2006 / 從楚簡‘ (美)’字來看脂微兩部的分野, In 語言學論叢 / 商務印書館

  29. [단행본] 喻世長 / 1984 / 用諧聲關係擬測上古聲母系統, In 音韻學研究 / 中華書局

  30. [학술지] 裘錫圭 / 1976 / 說‘玄衣朱襮䘳’ ― 兼釋甲骨文‘虣’字 / 文物 12

  31. [단행본] 裘錫圭 / 1993 / 文字學概要 臺灣正體版 / 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2. [단행본] 趙彤 / 2006 / 戰國楚方言音系 / 中國戲劇出版社

  33. [학위논문] 趙彤 / 2003 / 戰國楚方言音系硏究

  34. [단행본] 潘悟雲 / 2000 / 漢語歷史音韻學 / 上海敎育出版社

  35. [단행본] 劉釗 / 2000 / 讀郭店楚簡字詞札記, In 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武漢大學

  36. [단행본] 劉釗 / 2004 / 釋‘儥’及相關諸字, In 出土簡帛文字叢考 / 臺北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37. [단행본] 原揭載 / 2002 / 中國文字 / 新28期

  38. [학술지] 劉國勝 / 1999 / 郭店楚簡釋字八則 /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5

  39. [학술지] 劉國勝 / 2001 / 信陽長台關楚簡<遣策>編聯二題 / 江漢考古 3

  40. [단행본] 鄭張尙芳 / 2003 / 漢語上古音系表解, In 語言 /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41. [단행본] 鄭張尙芳 / 2003 / 上古音系 / 上海敎育出版社

  42. [인터넷자료] 禤健聰 / 上博楚簡釋字三則

  43. [단행본] 龔煌城 / 2004 / 從漢藏語的比較看上古漢語的詞頭問題, In 漢藏語硏究論文集 中國大陸版, / 北京大學出版社

  44. [단행본] Baxter, William Hubbard / 1980 / Some Proposals on Old Chinese Phonology, In Contributions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 Issues and Materials / E.J. Brill

  45. [단행본] Baxter, William Hubbard / 2010 / ‘埶’、 ‘勢’、 ‘設’等字的構擬和中古sy-(書母=審三)的來源, In 簡帛 第5輯 / 上海古籍出版社

  46. [인터넷자료] / 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Version 1.00, 2011年2月20日)

  47. [학술지] Benedict, Paul King / 1948 / Archaic Chinese *g and *d /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1 (1)

  48. [단행본] Bodman, Nicholas Cleaveland / 1980 / Proto-Chinese and Sino-Tibetan: Data Towards Establishing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In Contributions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 Issues and Materials / E.J. Brill

  49. [학술지] Chang, Kun / 1972 / Sino-Tibetan 'Iron': *qhleks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92 (3)

  50. [단행본] Coblin, Weldon South / 1986 / A Sinologist’s Handlist of Sino-Tibetan Lexical Comparisons / Steyler Verlag

  51. [학술지] Matisoff, James Alan / 1970 / Glottal Dissimilation and the Lahu High-Rising Tone: A Tonogenetic Case-Study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9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