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产品整合度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研究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ross-Border Product Integration Degree on Co-Branding Evaluation
摘要: 近年来,品牌联合已经成为增强品牌活力的创新方式,其中跨界品牌联合更是在多元化时代下产生的一种特殊联合形式。企业如何提升品牌跨界联合效果是学术界的一个关注热点。面对众多跨界品牌联合时,品牌整合度大小的不同会使消费者产生不同的价值感知,从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联合的评价。本文基于SOR理论和消费者感知价值理论,通过构建SOR模型来深入研究跨界联合产品整合度大小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整合度较高的跨界品牌联合相比于低整合度的更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品牌联合的评价,其中消费者感知价值中介于跨界品牌联合整合度对品牌联合的评价。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促进品牌联合形式对消费者评价的影响机制研究,并且对于企业进行品牌跨界营销具有实践意义。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branding has become an innovative way to enhance brand vitality, among which cross-border co-branding is a special form of association in the era of diversification. How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effect of cross-border co-branding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the face of many cross-border co-brandings, consumers will have different value perceptions due to the degree of brand integration, thus affecting consumers’ evaluation of co-branding. Based on SOR theory and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SOR model to study the impact of cross-border association product integration degree on co-branding evaluation.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cross-border co-branding with higher integration degree can improve consumers’ evaluation of co-branding more than that with lower integration degree. Among them,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is mediated by the evaluation of the degree of cross-border co-branding integration on co-brand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o-branding forms on consumer evaluation, and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cross-border brand marketing.
文章引用:李雪. 跨界产品整合度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研究[J]. 现代市场营销, 2024, 14(2): 25-30. https://doi.org/10.12677/mom.2024.14200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经济多元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界思维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品牌联合,电商、餐饮、服装等行业相继掀起跨界联合风潮,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经说过:除了主流品牌和小众品牌以外,混合品牌也将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其中这个混合品牌与后面的“跨界品牌联合”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跨界品牌联合是指处于不同行业边界的品牌跨边界进行合作共同推出新产品 [1] 。在跨界联合的实践过程中有的品牌跨界备受关注,溢出效应明显,例如Rio华为手机结合保时捷设计出的超级旗舰MateRS设计好评如潮,大白兔品牌奶糖与加美净这类日化品牌推出的奶糖味的唇膏,上架即一扫而光,然而有的跨界联合却反响平平,甚至出现负面溢出效果,例如喜茶与杜蕾斯的联合产品没有得到消费者的积极评价,甚至使消费者产生反感情绪。之前关于品牌联合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上主要体现在联合匹配性、在产品关系和逻辑上的契合度,以及品牌要素互补性方面,但是在研究跨界联合时没有考虑到跨界品牌双方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跨界联合的成败现象并不能完全解释。因此,本文聚焦品牌跨界联合情景下,根据形式与功能的整合程度将品牌跨界联合的整合度分为高、低两种,基于SOR模型 [2] ,进而分析品牌跨界联合时的整合度高低对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机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研究消费者感知价值在品牌跨界联合时的整合度对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的中介作用。

2. 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一) 品牌跨界联合整合度与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相关研究

有关品牌跨界联合的概念大多围绕跨界营销进行,在市场营销中有共生营销的概念,它是指一种合作联盟关系,合作双方及多方为实现资源共享,提升竞争能力而形成的一种长期或者短期联盟合作关系,而品牌跨界联合则是指两个异质行业、互相独立但拥有平等商业地位的品牌通过活化老品牌,共享互补资源,降低成本等方式以推出新产品,从而实现销售额的增加 [3] 。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根据前人的论述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将品牌跨界联合大致定义为品牌联合的特殊形式,是指同一个新的产品中存有两个来自不同且没有竞争关系行业的品牌。由于合作品牌双方的合作程度对消费者的品牌评价会产生相应的影响,Newmeyer等(2018) [4] 根据联合产品在形式和功能上的结合程度提出了六种整合度不同的品牌联合形式,从低到高依次为同地品牌联合、共同促销、捆绑联合、成分联合、要素联合、共同研发联合,本文根据形式和功能的结合程度,将共同研发联合和元素联合划分为高度整合,成分联合和捆绑联合划分为中度整合,共同促销和同地品牌联合划分为低度整合。一个品牌产品所带来的功能或者形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的功能需求和价值需求,如果将两个异质性产品进行跨界联合,不仅能够带来冲击固有认知的创新感,还有益于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但是差异过大的品牌联合可能会产生负面溢出效应 [5] 。所以大多学者聚焦于品牌跨界联合前的联合匹配性和契合度的研究,忽视了品牌跨界联合过程中的整合程度,而消费者对跨界品牌联合的评价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跨界联合双方合作的效果,较高的评价不仅有助于维持对品牌资产较好品牌的忠诚度,还有利于提升品牌资产较弱一方的品牌形象(Lin, 2013),在跨界品牌联合中合作双方的交融程度越深,即产品整合度越高,越有益于消费者体验到品牌双方各自的优势,感受到跨界联合产品所带来的新奇与价值感,从而促进消费者对跨界品牌联合作出积极评价。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1:

H1:在品牌跨界联合时,产品整合度对品牌联合评价有正向影响。

(二) 在品牌跨界联合时,感知价值在产品联合整合度对品牌联合评价中的中介作用

消费者感知价值这一概念是基于现代营销中的消费者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营销其实是交换价值与感知价值的过程,消费者在得到产品后会对其付出成本与感知价值效用进行比较,从而给出整体评价 [6] 。消费者感知价值时往往有三个特征,对产品价值会根据自身主观性进行感知,并且倾向于在比较中感知价值,其感知的价值还具有阶梯性 [7] 。因此,范秀成等(2003) [8] 将消费者感知价值概述为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主观评价,当消费者感知到价值时会对品牌联合产生积极评价,而产品整合度越高,即跨界联合产品无论是形式还是功能方面都高度融合,没有令消费者产生突兀感,能够驱动消费者产生价值感知,将异质的产品进行创新融合,起初的不匹配性能够打破了对原有品牌的刻板印象,再通过后面的高度整合能够使消费者产生创新感知的同时降低跨界创新产品的不确定性,感受到品牌联合带来的综合价值,而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进而促进消费者对品牌联合作出正向评价 [9] 。因此,本文假设在品牌跨界联合过程中,合作双方后期在形式和功能上的产品整合度将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又因为高整合度与品牌联合评价具有正向影响,推测消费者感知价值也将正向影响品牌联合评价。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2:

H2:在品牌跨界联合时,消费者感知价值在产品整合度对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基于此,本文以SOR模型为研究框架,将品牌框架联合时的产品整合度作为刺激源,消费者从中获得的价值感知作为个体心理呈现,消费者对品牌联合的评价作为消费者者反应,构建在品牌跨界联合中产品整合程度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模型,模型如图1所示。

Figure 1. Research model

图1. 研究模型

3. 实证设计与研究发现

1)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这部分由前测和正式实验组成,前测主要是通过了解市场上影响较广的跨界联合产品,并由此确定实验对象,正式实验根据产品组合利用单因素两水平,即产品整合程度高低的组间设计,检验品牌跨界联合时产品整合程度对品牌联合评价的主要影响以及消费者价值感知对其中的中介效应。

① 前测。通过网络咨询了解与品牌跨界词条有关的内容,其中包含了有关跨界产品组合功能与形式的324条记录。选择了6组市面上真实的跨界组合案例,分别为蔻驰皮革的贝克家具、加入当尼柔顺剂的汰渍洗衣液、安装劳斯莱斯发动机的空客机、戴尔电脑与佳能打印机、配有迪士尼玩具的儿童餐、出售赛百味三明治的沃尔玛。通过变动产品整合度的操纵方法,让受访者填写整合度的7级量表 [4] ,对这些组合的产品整合度进行打分。此次前测收回有效问卷78份,并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出,蔻驰皮革的贝克家具这组共同研发组合的整合度评分均值为M整合度 = 5.26,出售赛百味三明治的沃尔玛这组同地品牌联合销售的整合度评分均值为M整合度 = 4.14,两者之间的差异很明显,将蔻驰皮革的贝克家具作为高整合度组合,而将出售赛百味三明治的沃尔玛作为低整合度组合,并将两组组合作为实验的刺激源。

② 正式实验。该实验采用单因素两水平的设计,包括了102名消费者,其中人员年龄集中于26~35岁,男性占比42.15%,女性占比57.85%,教育程度占比主要是本科学历,将被试进行随机等量分配,其中高低整合度组各自均为61人。让产品高整合度组的被试浏览蔻驰皮革的贝克家具在功能和形式上的整合材料信息,同时让产品低整合度组的被试浏览沃尔玛出售赛百味三明治的销售整合信息,两组被试在看到品牌跨界联合刺激材料后如实填写产品感知价值量表以及品牌联合评价量表,具体量表题项如表1所示。

Table 1. Measurement scale

表1. 测量量表

2) 数据分析

①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利用SPSS 24.0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其中产品感知价值量表以及品牌联合评价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91、0.912,两者均在0.8以上,说明问卷信度较好。同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组合的CR和AVE值,从中发现组合效度AR值大于0.7,说明所选题项的一致性好,AVE值也达到了推荐的标准,所以该变量具有较好的效度。

②主效应检验。在品牌跨界联合中,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产品整合度对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有显著影响,即主效应检验。如表2所示,产品整合度不同,消费者对品牌跨界联合评价也显著不同,在产品整合度较高的跨界联合中,消费者对品牌联合评价(M = 2.811)显著高于产品整合度低的跨界联合产品(M = 1.649),因此本文的假设1得到验证,即在品牌跨界联合时,产品整合度对品牌联合评价有正向影响。

Table 2. Comparison of consumers’ evaluation of co-brand under different product integration degrees

表2. 不同产品整合度下消费者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差异比较

③ 中介效应检验。本文以跨界产品整合度为自变量、消费者感知价值为中介变量、品牌联合评价为因变量,运用PROCESS程序中的model 4,通过Bootstrap方法对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其中控制性别、年龄等人口特征变量。结果显示,产品整合程度对品牌联合评价的总效应为0.942,95%置信区间为(0.642, 1.193),直接效应为0.401,95%置信区间为(0.076, 0.723),均不包括0,产品整合程度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 = 1.231, 95%置信区间为(0.844, 1.713), SE = 0.231, t = 5.895, p < 0.01],消费者感知价值对品牌联合评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B = 0.449, 95%置信区间为(0.289, 0.589), SE = 0.071, t = 6.334, p < 0.01],从产品整合度到感知价值,再到品牌联合评价,其中的间接效应为0.673,95%的置信区间(0.302, 0.937),不含0,由此得以验证感知价值在产品整合程度与品牌联合评价关系里起到中介作用。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处于品牌跨界联合中,产品整合度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关系,主要得到两个结论:首先,在品牌跨界联合时,相比于产品整合度较低的跨界组合,产品整合度高的跨界组合更能够带来积极的品牌联合评价,即产品整合度对品牌联合评价有正向影响;其次,消费者感知价值在跨界产品整合度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产品整合度越高,越有利于消费者感知价值,同时当消费者感知价值以后会对品牌联合作出积极评价,即消费者感知价值在跨界产品整合度和品牌联合评价中起到中介作用。而SOR理论正是关于刺激对个体心理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反应的研究模型,因此本文基于SOR理论,在品牌跨界联合时,产品整合度高这一刺激源使得消费者根据偏好流畅性的心理会降低对跨界创新产品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强消费者对该类商品的接受度,并从中感知到联合的综合价值。当消费者感受到情绪价值或者社会价值时会产生积极反应,即较高的品牌联合评价,这不仅维持了消费者对原有品牌产品的忠诚度,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品牌资产,为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牌跨界联合提供了感知价值角度的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为企业进行跨界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相应指导。首先,尽管市场上出现的跨界创新现象层出不穷,与不同的品牌进行跨界创新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吸引消费者,并从长期唤起品牌活力,提升品牌创新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战略模式进行调整,不要跟风进行盲目跨界。合适的跨界能够带来正面效应,但是如果缺少跨界的前提情景和适宜时机,跨界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消费者受众都产生消极影响。其次,在品牌跨界联合时,除了考虑前期匹配性,还需要进行整合度的规划。许多企业在进行品牌联合时往往考虑合作双方固有的形象或者市场是否匹配,匹配性较大可以提升消费者的可接受度,但是也可能固化消费者认知。对于需要进行品牌跨界转型的企业来说,同质品牌联合对于公司的发展战略来说意义不大,如果品牌联合异质性较大,品牌联合发行起初可能会吸引眼球,赚取热度,收获许多受众;对于品牌资产不对等的双方来说,影响也不尽相同,但后期消费者感知的功能和形式方面的异质性过于突出,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排斥心理,进而降低消费者评价。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联合产品在功能和形式方面的交融整合度,产品整合度高时消费者更加容易理解品牌联合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够避免品牌联合带来的不适感,降低消费者对冲击固有认知的排斥,进而更加理解品牌融合的真正目的以及给自身带来的价值,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品牌联合的认同感,对品牌联合做出积极评价,将不匹配产品转换为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匹配产品。最后,如果将跨界产品匹配性作为消费者是否接受的前提条件,那么整合度的提升将有益于消费者从中感受到该跨界联合所带来的综合价值。好的品牌联合除了考虑前期双方的联合匹配度,也要形成良好的产品整合度,如果前期的匹配度不能达到预期,那么可以通过后期从产品和功能方面对匹配联合整合度进行调整,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以及对该品牌联合的积极评价。所以企业在实践中要注意消费者感知价值在产品整合度对品牌联合评价中的中介作用,通过良好的整合促使消费者感知产品价值,进而提升品牌联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Washburn, J.H., Till. B.D. and Priluck, R. (2014) Brand Alliance and Customer-Based Brand-Equity Effects. Psychology & Marketing, 21, 487-508.
https://doi.org/10.1002/mar.20016
[2] 张静. SOR模型下渠道选择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以心流体验为中介变量[J]. 商业经济研究, 2020(6): 73-75.
[3] Ahn, S.K., Kim, H.J. and Forney, J.A. (2009) Co-Marketing Alliances between Beterogeneous Industries: Examining Perceived Match-Up Effects in Product, Brand and Alliance Level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16, 477-485.
https://doi.org/10.1016/j.jretconser.2009.08.003
[4] Newmeyer, C.E., Venkatesh, R., Ruth, J.A. and Chatterjee, R. (2018) A Typology of Brand Alliances and Consumer Awareness of Brand Alliance Integration. Marketing Letters, 29, 275-289.
https://doi.org/10.1007/s11002-018-9467-4
[5] Meling Samuelsen, B. and Erling Olsen, L. (2012) The Attitudinal Response to Alternative Brand Growth Strategie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6, 177-191.
https://doi.org/10.1108/03090561211189293
[6] Zaithaml, E.J. and Olsen, L.E. (1988) Brand Alliances: The Role of Brand Concept Consistency.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6, 1108-1126.
[7] 程虹, 陈太义. 管理如何提升产品质量?——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J]. 产业经济研究, 1988(3): 88-100.
[8] 范秀成, 张彤宇. 论跨国公司的联合品牌战略[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 25(9): 2-6, 18.
[9] 纪曼. 理解消费者对文化混搭的态度: 一个文化分域的视角[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