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Training Path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arrying out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DOI: 10.12677/ASS.2018.75101, PDF, HTML, XML, 下载: 950  浏览: 2,288 
作者: 潘文慧, 黄经南: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贯彻新发展理念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素养培养Carry out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oung Teachers Qualification Cultivation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等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必须以这一精神为指导思想,在教育理念、国际交流、学术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以培养和壮大高校青年教师。
Abstrac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ut forward “Carrying out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Taking this as guiding spirit, this paper explored education concept,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cademic tea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so as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潘文慧, 黄经南. 浅析“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5): 657-66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8.75101

1. 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了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 [1] , p. 29)。而“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到文化建设方面就是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2] , p. 45)。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证明:没有先进教育的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教育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从一个教育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教育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教育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提高国家教育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教育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为此,就必须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花大力气来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据了解,中国高校的教师队伍总人数已经突破150万,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接近70%。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这个群体的成长和发展将为高等教育崛起提供人才、智力的支撑。而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下,高校的教育水平往往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新时期不断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是目前高校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校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不仅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也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授课水平的综合实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对象的学识水平、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也影响着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此而言,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则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其正如中共十九大报告所指出:“青年兴责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1] , p. 70)。这就寓意极深地体现了党对青年教师关怀的新高度。

2. 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

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如果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学识的积累、研究能力的提高,那对于他们的成长就会呈单向度、工具化的趋势,助力成长发展的初衷蜕变为“培养异化”的现实。所以必须牢固树立“教育立人”的理念。教育立人这面镜子,折射出的是青年教师自身修为、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开放发展的教育理念,从立人出发,注重的是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素养,以夯实他们成长道路的基石。

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提升教育素养,要以人文修养的育成为发端。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文化知识和理念信念的传播纽带,极具感染力和号召力。人文修养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呈现出蓬勃的文化力量,时刻影响着青年教师开放发展的实践。青年教师人文修养的育成,既能促进自身人格魅力的形成,也能促进自身对幸福质感与生命价值的理解;青年教师人文修养的育成,既利于锻造扎实的学术研究功底,还利于形成独具特质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人文修养的育成,既助于在知识传授中传递民族优秀文化,也利于在育人工作中渗透文化素质教育。

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提升教育素养,要坚持以身授业为始终。高校青年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大学生影响深远。青年教师虽不至于头顶“道德巨人”的匾额,但确需严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行政部门所划定的红线就是青年教师不得触碰的底线。虽然当前的高等教育重视前沿的学术研究、先进的教育技术,但以身授业始终是教师职业的旨归。高校青年教师的知识积淀、人文修养和学术能力,要通过“知”、“情”、“意”、“行”转化为实践,以高尚的师德和优良的师风引领每一位大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体现人文关怀,成为全人教育的榜样,让更多的大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

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提升教育素养,要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归属。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 。高校青年教师的开放发展必须植根于社会发展的环境之中。教书育人是高校青年教师肩上沉甸的重担,青年教师在大学生的心灵花园撒下这颗种子,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就会收获相应的果实。青年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外化为行动实践,首先应当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同时,青年教师应能够容忍价值差异、允许公开辩论、鼓励自我反省,使得自己能率先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典范。当然,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还要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要通过带头倡导和自觉践行社会责任来传递自己的行为热度。

3. 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日益深入,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日益显著的国际化趋势,青年教师队伍国际化就是高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目前,相对封闭的发展理念和办学思路,使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较低,青年教师中具有海外学位或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的比例较小,青年教师开设的全英文课程和双语课程较少,青年教师参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的能力较弱。以开放发展引领青年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进程,就应充分利用海外教育资源,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使得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国际化进程的重要载体。

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国际化必须注重双向开放。高校应制定海外访学和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青年教师到海外知名大学从事研修、跟踪国际学界学术动态。青年教师学成回国之后,不仅带回先进的学习理念,还带回国际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更是所在团队和学科今后国际化交流的桥梁。高校同时应加大力度引进外籍和港澳台专家到校工作,助力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促进青年教师海外交流前瞻机制的形成。特别是吸引世界知名学者加盟,邀请海外专家来校短期学术交流,将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高端引领的导向作用。高校应鼓励青年教师既要访海外名校,还要拜国际名师,促进双向开放、良性互动的青年教师国际化培养格局的形成。

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国际化必须要搭建共享平台。麻省理工学院在本世纪初发起的开放课程运动,是国际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发端。时至今日,青年教师的国际化平台建设,不仅只包括课程体系、原版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内容,更多的内容还应着眼于国际合作研究。高校应依托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大力资助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支持青年教师参与重大国际项目。同时,高校应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学校在相关领域中的国际影响,拓展青年教师的研究视野,也给青年教师提供国际对话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在持续的国际交往中,国内高校应面向海外建立稳定的校际交流和团体合作渠道,持续提升青年教师国际化水平。

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国际化要营造良好氛围。高校青年教师的国际化,是青年教师开放成长和发展的实践。人的实践活动中,能动性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应重视国际化氛围的营造,积极影响青年教师的思想与行为,激发青年教师融入国际化进程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应运用传统的橱窗海报、校报资料和新兴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两类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教育理念和实施计划。高校在制定国际化方案时,应请青年教师参与管理决策,既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又尊重青年教师的合理诉求。高校在实施国际化方案的过程中,应树立“管理服务”的目标,提升服务质量,维护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使青年教师能安心从事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有所成后能多维度展现效果。

4. 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学术共同体

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3] 。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受到强烈的认知需求所驱使,因而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就极大的有利于科学研究和传承创新。国家于2012年启动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其目标是集聚和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视角出发,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引领者,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全面实现其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交往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认识到,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从本质上看也是其社会化过程,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青年教师通过反思批判获得身心解放,应成为其培养发展的最终目标。当前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使得高校青年教师之间的交往活动在其培养发展的过程中越加重要,其多维度的“主体间性”因交互渗透和作用,呈现为“共生性”关系。在这一交往过程中,高校青年教师既能分享智慧、博采众长,又能碰撞思维、砥砺思想,使其群体的培养发展形成多维度的共同建构体。因此高校应加大力度组织青年教师的群体学术活动和研讨活动,尤其应借鉴国际高水平大学流行的学术研讨活动,如学术午餐会、教学研修坊等,此类活动的要义溯源自圆桌辩论,其活动方式轻松、研讨主题开放,能开阔思路、活跃思维、融合知识,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沟通大有裨益。

5. 贯彻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路径

首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于在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教学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督导组有权对青年教师的课程采取随堂听课的方法进行检查)、教师相互听课制度(以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借鉴)、指导教师制度(以有利于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竞赛制度(以有利于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学生评教制度(以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等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最快速度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其次,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为此必须实行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制度,即校外专家交流制度。要善于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到高校作专题学术报告。与此同时,要实行教师作学术报告制度。一方面,这能够使学术报告人自己注意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化对报告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对其他教师也是一次学习机会,并从中得到应有的启示。

再次,锻造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以推进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建设。这就要求选拔青年教师赴大型企事业单位、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事生产实践,承担重要工程任务的骨干青年教师应定期接受操作技能培训。与此同时,还应加大高校优势学科与区域龙头行业合作力度。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学科平台,紧密依托地方区域重点发展行业建立“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建博士后产业基地和创业园区,重点鼓励经管学科、工程学科科研团队建立青年教师参与应用研究、产品研发的产学研践习基地。在这样的实践锻炼中,青年教师的研究创新能力必将得到快速度的提升。

总之,全面深入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势必将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已经出炉的大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双“一流”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重大使命的实现。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最快速度地“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1] , p. 446)。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2]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M]. 第1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135.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列宁全集[M]. 第25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8: 117.